一、概況
因主井一部皮帶卸載滾筒出現(xiàn)機械故障,需拆卸下來更換新的,并采用吊車將其吊至地面,將新滾筒重新安裝后。為保證施工安全進行,特編制該安全措施,
二、施工作業(yè)人員組織
為確保本次作業(yè)能夠順利進行,特明確各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負責人及主要工作職責。
1、施 工 負 責 人:
負責整個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措施落實情況,以及現(xiàn)場工作協(xié)調(diào)。
2、施工安全負責人:
整個施工人員組織,措施貫徹,作業(yè)用工具準備的總負責人。并在施工過程中,重點負責組織人員卡皮帶走廊皮帶,拆卸、安裝卸載滾筒,協(xié)助吊運已經(jīng)拆卸下的卸載滾筒。并及時將以上工作情況匯報給施工負責人。
三、施工步驟及安全措施
1)、準備工作及相關(guān)注意事項
1、準備卡皮帶用卡子、鐵鏈、鋼絲繩、20T滑輪和10T手拉葫蘆2個、5T手拉葫蘆2個、3T手拉葫蘆1個以及相關(guān)工具,并檢查所選用工具是否合格,符合使用要求。以上工具必須在作業(yè)前運到位。
2、檢查確認皮帶機尾張緊小車摘掉,并固定牢固。
3、松皮帶機尾張緊滾筒,張緊后的機尾滾筒能向上走4米的距離
4、在主斜井口下20米處和井口處安裝底皮帶卡子不低于三道,所安裝皮帶卡子兩端緊挨著皮帶大梁腿,同時必須用鐵鏈固定在皮帶大梁腿上。
5、在主斜井口處,安裝3付上皮帶固定夾板,每付夾板間距為100mm,并且3付夾板用12#槽鋼焊接固定成一體。拉皮帶的鋼絲繩繩頭必須固定在皮帶夾板上,保險繩固定在另外一付夾板上,鋼絲繩不得直接固定在皮帶上。并拆除面皮帶夾板以上5付面皮帶托輥架。用兩個10T手拉葫蘆上提皮帶4米。
注意:拉皮帶的鋼絲繩直徑不得低于Φ25
6、主井皮帶卸載滾筒處,將拆卸、吊運卸載滾筒用的工具準備齊全。在卸載滾筒處安裝皮帶夾子,該夾子用鋼絲繩與卸載滾筒機架固定。選定手拉葫蘆的固定點,拆除卸載滾筒下15米范圍內(nèi)的面皮帶托輥架。并在卸載滾筒下10米的位置安裝兩付上皮帶夾板,兩付夾板用12#槽鋼焊接成一體,該夾板與1個5T手拉葫蘆配合上提皮帶3米。
7、必須在主井皮帶井口,主斜井岔道處設(shè)警戒線,防止人員進入
2)、以上工作完成,檢查合格后,匯報給施工負責人,施工負責人下令后方可開始以下工作。
1、施工負責人詢問各個負責人準備工作完成情況,確認無誤后,下令各個崗位點清除與施工無關(guān)人員,設(shè)崗點人員到位。并確認斜巷內(nèi)人員已經(jīng)安全撤到緊急避險硐室或操作硐室后,下令使用10T手拉葫蘆向上拉面皮帶。
3、待皮帶上提4米后,施工負責人電話通知井下各設(shè)崗點在預(yù)定位置安裝面皮帶夾板,并用大鏈固定在皮帶大梁上。
4、固定完成后,井下負責人一一巡查面皮帶夾板固定情況,并向總負責人匯報。
5、確認井下皮帶已固定且固定牢固后,負責人通知卸載滾筒處開始用2個5T葫蘆向上拉面皮帶。
6、待上皮帶上提3米后,開始使用皮帶夾板固定上皮帶。皮帶走廊固定上皮帶的地方不低于3處,每處間隔5米;固定皮帶的夾板必須用大鏈固定在大梁腿上。
7、待卸載滾筒處皮帶余量足夠拆卸卸載滾筒的空間,則開始下一步工作。
3)、拆卸卸載滾筒
1、用吊車、鋼絲繩配合固定卸載滾筒的兩端,使用工具開始拆卸卸載滾筒,拆卸完畢后,用吊車把卸載滾筒吊至地面。起吊期間必須有專人指揮。
2、吊裝卸載滾筒時,當卸載滾筒吊到合適高度時,采用手拉葫蘆、鋼絲繩的協(xié)助下,將卸載滾筒拉到卸載滾筒平臺上。吊裝時,起吊臂半徑范圍內(nèi)不得有人。操作人員不得站在卸載滾筒與手拉葫蘆之間,非操作人員需離開操作平臺。
2、將卸載滾筒移到與機架調(diào)整到合適的位置,開始安裝。
3、安裝結(jié)束后,檢查所安裝的卸載滾筒是否符合要求,確認無誤后方可開始拆卸皮帶夾子等一系列工作。
4)、拆卸固定皮帶的皮帶夾子
1、首選調(diào)整卸載滾筒處的皮帶位置,去除皮帶與卸載滾筒之間的雜物。然后拆松卸載滾筒處的上皮帶夾板固定螺栓,待該處皮帶完全回松后,拆除皮帶上皮帶夾板。
2、兩人配合慢慢回松卸載滾筒處5T手拉葫蘆,使皮帶走廊段的上皮帶逐步完全回松,上皮帶回松后,拆除皮帶走廊段的所有上皮帶夾板。
3、待皮帶走廊段皮帶回松后,拆除井下所有上皮帶夾板,用井口2個10T手動葫蘆開始下放皮帶。待皮帶下放到位后,再拆除所有底皮帶夾板。
5)、檢查所有皮帶夾板是否拆除,各負責人負責清點?;謴推C尾張緊裝置,各處拆卸下的面皮帶架子并經(jīng)查是否恢復齊全后,方可開始調(diào)試運行皮帶。待調(diào)試運行合格、結(jié)束后,總負責人通知各個地點設(shè)崗人員撤離。整個施工結(jié)束。
其它未盡事宜嚴格按照《煤礦安全規(guī)程》及相關(guān)規(guī)定執(zhí)行。
![](/static/picture/xinanyun.p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