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為電網安全運行中關鍵部位的變電站,大多建在遠離城市的郊區(qū)或高山之上,周圍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較好,各類飛禽活動也就比較頻繁。隨著國家電網“大運行”、“大檢修”體系建設的推進,運行和維護合一工作方式的形成,使得有人值班的常規(guī)變電站正逐步改造成為無人值班變電站,變電站管理模式的進步,給改造后的變電站持續(xù)管理工作也留下一些難題,“鳥害”就是其中之一。
鳥類活動對變電站運行設備危害由來已久,其主要行為體現在,大型鳥類如烏鴉、喜鵲春季在變電站內構架、避雷針、阻波器等設備上筑巢,引起的雜物遺落所造成的運行設備短路;鳥類覓食時在變電站內飛行中產生的糞便所引起的運行設備閃絡;鳥類在變電站內追逐中穿越運行設備造成的設備接地等等。
以往,變電站采用有人值班模式時由于每天要按時進行多次巡視設為設備,鳥類筑巢等行為會被及時發(fā)現制止,所以變電站內發(fā)生的鳥害一直都在可控范圍內。但是,變電站實現無人值班后,運維人員對變電站的巡視有了一定的周期,多數都在一周以上,這就給鳥類筑巢留下了充足的時間,對日常鳥類在變電站內的行為不可能及時發(fā)現制止,所以拓展新思路解決鳥害問題已是當務之急。
一是要重新劃定電網設備巡視的分界線。
“三集五大”之前,輸電線路和變電站設備是分別隸屬于兩個部門所管轄,有著嚴格的責任巡視分界線,通常是以變電站外第一基桿(塔)為基準點進行劃分的。“大檢修”、“大運行”新的體系成立后,輸電和變電合為了一家,輸電線路巡視任務延伸至變電站內成為了可能。所以,通過合理設置巡視周期,把輸電線路人員的巡視工作延伸至變電站內,同時與變電工區(qū)運維人員在巡視周期上形成交替,即可極大的縮短巡視周期,有利于及時發(fā)現“鳥害”并進行處理。
二是要制定“鳥害”治理的特殊巡視方案。
變電工區(qū)應根據本地區(qū)鳥群的生活習性,通過聘請鳥類專家等方式共研究一套適合本地區(qū)的防鳥害措施,并按照多年來變電站設備受害程度,繪制出鳥害高發(fā)區(qū)域分布圖,對鳥害重發(fā)地的變電站除了要增加巡視次數外,還要制訂出防范鳥害專項的措施及事故處理方案。
三是要逐步實現無人值守變電站防鳥裝置的安裝。
應改變舊有的“鳥害”管理觀念,大力推行變電站內防鳥裝置的安裝工作。在安裝中要制訂出合理的安裝方案,要針對不同設備、不同環(huán)境分別進行防鳥罩、防鳥拉線、聲光驅鳥器、超聲波驅鳥器等多種防鳥裝置的安裝,要保證防鳥措施的實效性。
鳥害治理是一項堅苦的工作,是人類戰(zhàn)勝自然的一種挑戰(zhàn)。只要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多留一份心,多思一建議,始終把電網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位,我們就一定會將“鳥害”徹底根除。